最近幾年工業CT檢測技術大放異彩,除了在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電子、機械制造等領域不斷攻城略地,在傳統的考古行業也在不斷給我們創造驚喜。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工業CT揭秘瑪麗女王的秘密的故事。
在中世紀,密碼技術較為復雜,門檻較高,在日常通信中應用不便,在歐洲貴族高層通信經常采用一種“letterlocking”技術。那時候的貴族寫信不需要信封,他們將信寫好后反復折疊紙張,并從紙上切出一條,借助那張紙條用鎖針,然后將信縫緊。傳遞者無法在不破壞信件內容的情況下窺探信內的信息,如果有人強行打開被“locking”的信件,此信件便再也無法復原了,收信者自然也知道信件內容已經泄密了。
據歷史記載,1587年,蘇格蘭女王瑪麗在被斬首之前的幾個小時,給她第一任丈夫的弟弟法國國王亨利三世發了一封信。歷史文獻描述了她完成“letterlocking”的過程。
不過,隨著1830年之后,很多專業的信封投入使用,這種“鎖信”的方式逐漸被淘汰,打開“鎖信”技藝也慢慢失傳了。于是,如何在不破壞信件的情況下打開傳承下來的各種lockingletter,一直是現代考古學家頭疼的問題。
去年,此項研究取得進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Adobe研發中心、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等團隊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借助工業CT掃描和三維重建技術,研究人員首次在不打開信的情況下閱讀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密封信件。
研究人員的具體做法是:先用CT設備掃描這些信件,生成三維模型,再利用切片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識別并區分密封信件的每一層。由于大部分墨水和信紙形成了不同的分辨率差異,從而使信里的內容得以展現。
研究團隊將一封標號為DB-1627的信件被虛擬處理后,人們終于在不破壞它的情況下讀到它所寫的內容,而這封信是300年前寫好的,除了書寫者,從來沒有人閱讀過它。
如今,研究團隊改進了算法,我們不光可以閱讀“鎖信”,研究團隊還開發出一套“虛擬展信”的算法,可以使當時的折痕可視化——通過電腦詳細模擬一份信件的展開順序,甚至可以逐步重現當年瑪麗女王是如何“鎖信”的。
對于文物的研究,無損技術永遠是優先考慮的,通過工業CT掃描,三維建模,動態模擬等能在不破壞文物的情況下盡可能研究文物的信息,并能和全世界研究者共享數據,共同研究,這將是今后文物研究的大方向。
現在,考古研究人員一致認為:工業CT和X射線技術幾乎是一種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研究人員對復原文物本身造成破壞性影響的考古學方法。
目前,我國三星堆考古研究也大量使用了工業CT技術,研究被各種物質包裹的青銅器的內部結構,從而更好的復原和分析這些前人留下來的無價瑰寶。
泰琛測試一直致力于將工業CT檢測技術推廣至考古研究領域,我們引入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院等同型號的大型CT,和很多大學、博物館和科研院所展開了工業CT項目合作。
除了文中提高的用工業CT研究locking letter,工業CT技術在考古研究領域有如下應用,比如對青銅器、陶瓷器、鐵器、木器等可移動文物病變(如破損、銹蝕、孔洞、裂縫/痕等)的無損檢測和評價,作為文物修復和保護的依據;可移動文物內部結構及材質的檢測分析,作為文物科學考古的依據,還可以對可移動文物進行三維CT掃描成像獲得其三維結構數據,建立文物的三維數字化檔案等等